上海图书馆是一个研究型公共图书馆,建于1952年,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是一个综合性情报研究和文献服务单位,成立于1958年。1995年10月上海图书馆与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合并,成为国内第一个省(市)级图书情报联合体。
上海图书馆1993年奠基动工,1996年12月正式对外开放。其占地面积为3.1公顷,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多维台阶式块体顶部造型如同自然生长的台阶,象征着文化的积淀和人类向知识高峰的不断攀登。
馆内拥有设施完善的阅览室、个人研究室、展览厅、学术活动室以及报告厅、多功能厅和音乐欣赏室等。采用现代化文献采访、编目、流通、书目查询等功能的计算机集成管理和服务系统。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助推读者的阅读,相继推出外借数字移动阅读器、手机图书馆、电子阅报栏、网上委托借书、e卡通--上图电子资源远程服务以及“我的图书馆”(一卡通行证)读者免费阅读等现代化数字服务新举措。
馆藏丰富,门类齐全。拥有图书、报刊和科技资料近5200万册(件)及15万余张老唱片等非书资料。馆所为上海市古籍保护中心所在地,馆藏历史文献370万册,距今1400年的《维摩诘经》是上图最早的藏品。拥有家谱342姓氏计1.8万余种,是国内外收藏中国家谱最多的图书馆。
馆所实行免费办证,坚持“360行,行行可以办证、365天,天天对外开放”。
探索现代图书馆的多元化服务形式,形成了上海市中心图书馆“一卡通”系统、上海公共情报服务平台、“上图讲座”、“上图专递”、“上海之窗”、网上联合知识导航站、《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上海年华、馆藏文献精品年展等10多个具有相当影响力的现代服务品牌,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
友谊图书馆
2010年12月,“上海之窗”进驻上海图书馆四楼外文阅览区友谊图书馆,旨在服务在沪外籍读者。
友谊图书馆收录由9个主要海外机构与个人、以及10驻沪领馆捐赠的开架图书约2万册。语种涵盖中、英、德、日、西、阿、韩、俄、泰、瑞典语以及罗马尼亚语,内容主要涉及哲学、政治、教育、文学、艺术、历史以及其他社会科学领域。
友谊图书馆馆藏中也不乏大量的多媒体资源,并配备了相关设备供读者在馆使用。阅览室内同时还配有计算机可检索光盘数据库以及上网浏览。联合国资料托存区以及歌德学院出资创建的德语资料区也位于友谊图书馆内,为读者提供联合国文献参考咨询服务和书籍与视听资料的借阅服务。
(照片提供:中国上海图书馆)